擬香味類香味菌
擬香味類香味菌屬于革蘭陰性需氧非發酵菌,原歸為黃桿菌科,1996年獨立為類香味菌屬。
01 生物特性
其菌體呈短桿狀或卵圓形,直徑0.5-5μm,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無芽孢和莢膜。該菌廣泛分布于土壤、水體、食物及醫療環境中,尤其在污水處理廠和臨床樣本中檢出率較高。其代謝特性顯著:可降解多環芳烴(如菲、萘)和有機污染物,部分菌株能分解毛蕊花糖苷,在環境修復領域展現應用潛力。
作為條件致病菌,擬香味類香味菌對免疫力低下人群構成威脅。
02菌落形態
在血瓊脂平板上,擬香味類香味菌培養24-48小時后形成圓形、扁平狀菌落,直徑1-2mm,邊緣整齊,表面光滑不透明,呈特征性黃色,并散發水果香味。
其菌落無遷移性,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不生長,觸酶和氧化酶試驗陽性,尿素酶試驗陽性,葡萄糖發酵試驗陰性。這些特征與同屬的氣味類香菌(Myroides odoratus)相似,但后者菌落更小(0.5-1mm),且部分菌株呈革蘭陽性。
03培養
采用營養肉汁瓊脂培養基(蛋白胨10.0g/L、牛肉浸取物3.0g/L、NaCl 5.0g/L、瓊脂15.0g/L,pH 7.0),或無機鹽培養基(含N-甲基苯胺等污染物)用于降解研究。
最適生長溫度為30-37℃,需氧或兼性厭氧條件。工業發酵中可通過添加MnSO?(5mg/L)促進芽孢形成,或利用半固體培養基觀察細菌運動性。
短期保存采用斜面培養物(4-6℃保存3-6個月),長期保藏需-80℃冰箱凍結法或真空冷凍干燥法(凍干粉保存2-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