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麥芽窄食假單胞菌
嗜麥芽窄食假單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是一種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和醫院環境中的革蘭氏陰性條件致病菌,屬于黃單胞菌目黃單胞菌科。
該菌最早于1961年根據其鞭毛特征命名為嗜麥芽假單胞菌,1983年歸入黃單胞菌屬并更名為嗜麥芽黃單胞菌,1993年因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如無黃單胞菌素、無植物病原性、能在37℃生長等)被提議更名為嗜麥芽窄食假單胞菌。
01 生物學特性
形態與染色:革蘭氏陰性桿菌,具有1-8根極端鞭毛,有動力、無芽孢、無莢膜,菌落不溶血,有黃色素。
培養特性:最適生長溫度為35℃,4℃不生長,42℃僅半數菌株生長。在血瓊脂平板上35℃培養18-24小時,形成圓形、光滑、濕潤、淺黃色的菌落,48小時后菌落增大呈黃色,少數菌落呈黏液型。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形成淡黃色菌落。
生化反應:氧化酶試驗陰性,能分解葡萄糖、麥芽糖,但不分解木糖和甘露醇。葡萄糖OF為氧化型(緩慢),動力、明膠、賴氨酸脫羧酶和硝酸鹽還原試驗均陽性,而精氨酸雙水解酶、鳥氨酸脫羧酶、枸櫞酸鹽和脲酶試驗均陰性。
02致病性與感染途徑
致病性:嗜麥芽窄食假單胞菌是一種重要的醫源性感染菌,其分離率在非發酵菌中僅次于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曼氏不動桿菌。感染常發生在免疫力低下、病情危重的患者中,通常為醫院感染,社區很少發生感染。
感染途徑: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傳播,醫務人員的手是最常見的傳播媒介。該菌可寄居于人的呼吸道和腸道中,也可從醫院環境(如透析裝置、人工呼吸裝置、通氣管道、氧氣濕化瓶、血壓計、醫務工作者的雙手等)中分離到。
03預防措施
做好醫院各病房的消毒隔離工作,防止致病菌及條件致病菌在醫院內的交叉感染。加強室內空氣消毒,保持空氣新鮮。進出醫院或者醫療衛生狀況較差的場所應該佩戴口罩,避免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