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沙雷菌
液化沙雷菌是一種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屬于腸桿菌科沙雷菌屬。它不僅是醫院感染的常見病原菌之一,也在環境監測等領域受到關注。
01 生物特性
液化沙雷菌為短桿狀,大小約為(0.5-0.8)μm×(1.0-3.0)μm,兩端鈍圓,無芽孢和莢膜。在顯微鏡下觀察,菌體多單個存在,有時也可成對排列。它具有周鞭毛,這使得它具有較強的運動性,在半固體培養基中可向四周擴散生長。
液化沙雷菌為兼性厭氧菌,在有氧和無氧環境中均能生長,但有氧條件下生長更為旺盛。該菌營養要求不高,可利用多種糖類作為碳源進行代謝,如葡萄糖、乳糖、蔗糖等,發酵糖類時會產生酸和氣體。
02培養條件
培養液化沙雷菌常用的培養基有血瓊脂平板、麥康凱瓊脂平板和營養瓊脂平板等。血瓊脂平板可以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有利于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同時還能觀察細菌的溶血現象;麥康凱瓊脂平板是一種選擇性培養基,能夠抑制革蘭氏陽性菌的生長,而允許革蘭氏陰性菌生長,可用于從混合菌群中分離液化沙雷菌;營養瓊脂平板則是一種基礎培養基,適用于一般細菌的培養。
液化沙雷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5-37℃,在此溫度下,細菌的生長速度較快。培養時通常需要提供適宜的濕度和氣體環境,一般采用需氧培養,但對于一些特殊的研究目的,也可進行厭氧培養。培養時間根據不同的培養目的和培養基而定,一般在血瓊脂平板和麥康凱瓊脂平板上培養18-24小時即可觀察到明顯的菌落。
03菌落特點
血瓊脂平板上的菌落
在血瓊脂平板上,液化沙雷菌的菌落呈圓形,邊緣整齊,表面光滑濕潤,有光澤。菌落大小約為1-3mm,初期為白色或灰白色,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部分菌落可產生色素,變為粉紅色或紅色。有些菌株還可能呈現出β-溶血現象,即在菌落周圍形成清晰的透明溶血環。
麥康凱瓊脂平板上的菌落
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液化沙雷菌的菌落為粉紅色或紅色,圓形,表面光滑,邊緣整齊。由于麥康凱瓊脂中含有膽鹽和結晶紫等成分,能夠抑制革蘭氏陽性菌的生長,因此液化沙雷菌在該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較為典型,易于與其他細菌進行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