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腸球菌
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是腸球菌屬的重要成員,廣泛存在于人和動物腸道、自然環境及食品中,兼具益生菌潛力與致病性,是微生物學領域研究的熱點菌株之一。
糞腸球菌為革蘭氏陽性球菌,呈單個、成雙或短鏈狀排列,無芽孢和莢膜,部分菌株有鞭毛可運動。其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基上即可生長,兼性厭氧,最適生長溫度為35-37℃,能耐受較寬的pH范圍(4.5-9.6)和高鹽環境(6.5% NaCl),對膽汁鹽也有一定耐受性,這些特性使其能在腸道及多種極端環境中存活。
菌落特點表現為,在營養瓊脂平板上37℃培養24-48小時后,形成圓形、光滑、濕潤、邊緣整齊的菌落,直徑約0.5-1mm,顏色呈乳白色或灰白色,質地柔軟。在血瓊脂平板上,多數菌株表現為α-溶血(草綠色溶血環),少數為γ-溶血(無溶血環),不產生β-溶血,這是其與鏈球菌屬的重要鑒別特征之一。
作為條件致病菌,糞腸球菌在機體免疫力低下時可引發多種感染,如尿路感染、敗血癥、心內膜炎、腹腔感染及腦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