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芽孢桿菌
炭疽芽孢桿菌作為引發人畜共患炭疽病的病原菌,該菌屬需氧芽孢桿菌科,菌體粗大(長3–10 μm,寬1–3 μm),兩端平截或凹陷,呈竹節狀排列,革蘭染色陽性,無鞭毛且不運動。
01 菌落形態與培養特性
炭疽芽孢桿菌的菌落特征具有高度特異性。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培養24小時后,形成直徑2–4 mm的灰白色粗糙型菌落,邊緣呈卷發狀或“倒置松樹”狀,低倍鏡下可見菌落邊緣的細小尾突,這是細菌向外延伸繁殖的標志。
血瓊脂平板上,菌落周圍早期無溶血環,培養24小時后可能出現輕度溶血;而含0.5% NaHCO?的血瓊脂平板在5% CO?環境下培養時,有毒株可形成黏液型菌落,用接種針挑取時可見拉絲現象,這一特征與無毒株的粗糙型菌落形成鮮明對比。
肉湯培養基中,細菌因形成長鏈而呈絮狀沉淀生長,菌液澄清無菌膜,與產氣莢膜梭菌的均勻混濁生長形成差異。明膠穿刺培養中,細菌沿穿刺線向四周擴散,37℃培養24小時后表面液化呈漏斗狀,整體形態似倒置雪樹。
02培養條件
炭疽芽孢桿菌為專性需氧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7℃,pH范圍7.2–7.4。普通培養基即可滿足其繁殖需求,但選擇性培養基如戊脘脒瓊脂或溶菌酶-正鐵血紅素瓊脂可抑制雜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