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榮球菌
韋榮球菌屬是人體口腔、呼吸道及消化道等部位的常駐厭氧菌群,自1898年首次從人類感染組織中分離以來,其生物學特性與臨床意義逐步被揭示。
01 生物特性
該菌屬包含14個物種,其中7種定植于人類口腔環境,以小韋榮球菌(V. parvula)和產堿韋榮球菌(V. alcaligenes)最為常見。
其生物特性呈現顯著的厭氧代謝特征:菌體直徑0.3-0.5μm,革蘭氏染色初期呈陽性,過夜培養后轉為陰性,常以雙球菌或短鏈形式存在,無鞭毛、芽孢及莢膜結構。基因組分析顯示其攜帶dltC、fhs等耐酸基因,可在pH4.5的酸性環境中存活,這一特性與其代謝乳酸的生理功能密切相關。
02菌落形態與培養特性
韋榮球菌的菌落特征具有高度特異性。在乳酸瓊脂培養基上,菌落呈晶狀、寶石狀或心形,直徑1-3mm,表面光滑且不透明,灰白色或奶油狀外觀。紫外光(360nm)照射下,新鮮菌落可呈現紅色熒光,但接觸空氣后熒光迅速消失,這一現象與其細胞壁脂多糖結構中的熒光物質相關。
在硫乙醇酸鈉液體培養基中,菌體呈顆粒狀沉淀生長,并伴隨氣體產生。培養基選擇對分離純化至關重要:含萬古霉素(7.5μg/mL)的乳酸鹽瓊脂可有效抑制革蘭氏陽性菌污染,而1%吐溫-80的添加能顯著促進菌落生長。需氧與厭氧環境的對比培養顯示,韋榮球菌在厭氧條件下(如厭氧罐或燭缸法)形成典型菌落,而在需氧環境中僅能檢測到微量生長。
03代謝機制與生態功能
作為專性厭氧菌,韋榮球菌通過發酵丙酮酸、乳酸、蘋果酸等有機酸獲取能量,代謝終產物包括乙酸、丙酸、CO?和H?。
這一特性使其在口腔微生態中扮演雙重角色:一方面,通過消耗變異鏈球菌等致齲菌產生的乳酸,可降低牙菌斑pH值,理論上具有延緩牙齒脫礦的潛力;另一方面,其分泌的自誘導分子AI-2能促進致齲菌生物膜成熟,臨床數據顯示齲活躍人群中韋榮球菌豐度顯著升高,提示其可能參與齲病進展。在腸道環境中,韋榮球菌過度增殖可通過改變pH值和毒素水平誘發炎癥,肝硬化患者腸道樣本中該菌豐度異常升高,與肝臟疾病進展存在潛在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