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桿菌
乳桿菌是一類對宿主健康具有顯著益處的革蘭氏陽性桿菌,以桿狀為主,亦有球狀或絲狀,菌體常排列成鏈狀,無芽孢且多數無鞭毛,不能運動。
01 生物特性
作為兼性厭氧菌或專性厭氧菌,乳桿菌對營養需求較高,需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核苷酸等生長因子。該菌耐酸性強,最適生長pH為5.5-6.2,甚至能在更低pH環境中存活,這與其在酸性條件下啟動生長的特性密切相關。
乳桿菌代謝以糖發酵為主,終產物中乳酸占比超50%,部分菌種可產生乙酸、乙醇等物質,但不還原硝酸鹽、不液化明膠,接觸酶和氧化酶均為陰性。其分布廣泛,存在于動物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食品(如乳制品、發酵蔬菜)中,是人體腸道和陰道微生態的核心菌群之一。
02培養特性
乳桿菌的培養需滿足特定條件以優化生長效果。基礎培養基方面,MRS培養基(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可溶性淀粉)是常用選擇,可支持其快速增殖。培養環境需控制為兼性厭氧或微氧條件,5% CO?可顯著促進生長,部分菌種在剛分離時甚至表現為嚴格厭氧。溫度方面,最適生長范圍為30-40℃,但部分嗜熱菌種(如德氏乳桿菌保加利亞亞種)可在45℃以上生長。
耐酸能力是其顯著特征,Rogosa培養基(pH 4.7-4.8)通過低pH抑制雜菌,實現乳桿菌的選擇性分離。此外,乳桿菌對糖的利用能力因菌種而異,例如干酪乳桿菌可發酵乳糖,而卷曲乳桿菌則擅長利用黏膜糖原,這一特性與其在宿主不同部位的定植功能密切相關。
03菌落特點
乳桿菌菌落形態因培養基和菌種而異。在MRS培養基上,典型菌落呈圓形、光滑、濕潤,邊緣整齊,顏色多為白色或灰白色,直徑2-5mm。部分菌種如植物乳桿菌可形成乳黃色菌落,而卷曲乳桿菌在陰道分泌物中分離時,菌落可能呈現藍灰色(通過CHROMagar顯色培養基區分)。
菌落質地方面,乳桿菌菌落通常凸起且全緣,與鏈球菌的扁平菌落形成對比。顯微鏡下觀察,菌體呈直或彎曲的桿狀,單個、成對或短鏈排列,無運動性。這些形態學特征為臨床和工業中的菌種鑒定提供了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