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曲霉毒素轉化和代謝過程
黃曲霉毒素的轉化和代謝過程是一個復雜而精細的生物化學反應過程,以下是對其詳細的描述:
一、黃曲霉毒素的吸收
當動物(包括人類)攝入含有黃曲霉毒素的食物后,如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曼哈格基體或辣椒粉,這些毒素首先會在胃和腸道前端被吸收。其中,黃曲霉毒素B1(AFB1)是主要的吸收對象,約有80%的AFB1通過被動運輸被機體吸收。吸收的AFB1部分以原型狀態轉移至各個器官及血液內,主要分布在肝臟,其次是腎臟,還有少量以水溶性代謝產物或游離的黃曲霉毒素B1形式分布在腸系膜靜脈。
二、黃曲霉毒素的代謝
被機體吸收的黃曲霉毒素主要在肝臟進行代謝。在肝細胞微立體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的催化下,黃曲霉毒素發生脫甲基、羥化及環氧化反應,生成多種代謝產物。
AFB1的代謝產物:
AFB1-8,9-外環氧化物(AFBO)和AFB1-二醛:這些是AFB1在肝臟中活化為有毒性的中間產物。
AFM1、AFQ1、AFP1和黃曲霉毒素醇:這些是AFB1在肝臟經I相酶代謝生成的產物。其中,AFM1(黃曲霉毒素M1)是AFB1在動物體內的主要代謝產物,它也會出現在牛奶、奶粉及乳制品等動物源性食品中。
代謝產物的進一步轉化:黃曲霉毒素醇可被氧化回AFB1。
AFM1與AFB1可被CYP1A2、CYP3A4代謝物活化為AFM1-8,9-環氧化物(AFM1-8,9-epoxide)及AFB1-8,9-環氧化物(AFB1-8,9-epoxide),這些環氧化物具有致癌性。
三、黃曲霉毒素的排出
黃曲霉毒素及其代謝產物在體內的排出途徑主要有呼吸、尿液和糞便。
呼吸排出:一部分黃曲霉毒素及其代謝產物可以通過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出體外。
尿液排出:一部分黃曲霉毒素的代謝產物可以與血清中的白蛋白結合形成加合物,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另一部分環氧化物在機體內II項酶,如谷胱甘肽轉硫酶(GST)作用下,與谷胱甘肽結合,最終以AFB1-硫醇尿酸(AFB1-mercaptutic acid, AFB1-NAC)形式經尿排出體外。
糞便排出:未被吸收的黃曲霉毒素B1以及部分代謝產物如AFQ1、AFP1和黃曲霉毒素醇等,可以通過糞便排出體外。
四、黃曲霉毒素的毒性
黃曲霉毒素的毒性大小排列順序為:AFB1 > AFM1 > AFG1 > AFB2 > AFM2 > AFG2。其中,AFB1的毒性最強,也是最主要的致癌物。它通過代謝產生的有毒中間產物和環氧化物,可以與細胞大分子(如DNA或蛋白質)結合,導致細胞損傷和癌變。
綜上所述,黃曲霉毒素的轉化和代謝過程是一個涉及多個器官和生物化學反應的復雜過程。了解這一過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黃曲霉毒素的毒性機制和危害,從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預防和控制其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