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細菌:現代醫學的噩夢,抗藥性泛濫已成事實
抗生素的發現無疑是醫學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抗生素的廣泛應用,使許多曾經致命的疾病(如肺炎、結核病、敗血癥等)變得可治愈,顯著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人類的平均壽命。然而,隨著抗生素廣泛使用,抗生素耐藥性的出現和傳播,正威脅著我們的健康。尤其是“超級細菌”的出現,使得感染的治療變得復雜。
什么是超級細菌?
超級細菌不是特指某一種細菌,而是一類對抗生素具有耐藥性的細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及多重耐藥性肺炎克雷伯菌等。這些細菌一旦感染將對患者,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構成嚴重的健康威脅。
耐藥性形成原因
1、抗生素錯誤使用:患者在沒有明確感染類型或者醫生建議的情況下,隨意使用抗生素,導致細菌對抗生素產生抵抗力。也包括在治療重病或復雜感染時,過度使用多種抗生素可能增加耐藥菌的形成。
2、抗生素濫用:抗生素被用于畜牧業以促進動物生長或治療,長期使用可以導致耐藥菌的產生,并通過食物鏈傳播到人類。
3、交叉感染:感染耐藥細菌的患者,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隔離,導致耐藥細菌在患者之間交叉傳播。
超級細菌對人類健康影響
1、治療難度增大:常規抗生素治療無效,需要使用新型抗生素或聯合治療,增加了醫療成本和治療時間。
2、感染風險增加:一旦感染由超級細菌引起,治療難度大,可能引發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威脅生命。而且超級細菌在醫院等醫療環境中傳播,會導致醫院內感染率增加。
3、術后風險增加:對于需要外科手術的患者,超級細菌的存在可能導致術后感染的風險上升,影響手術的安全性。
超級細菌不僅影響個體的健康,同時也給公共衛生體系帶來巨大挑戰。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強感染控制、提高公眾意識和推動新的抗生素研發,以應對超級細菌帶來的威脅。
應對措施:這是關系到全民健康的問題,每個人都應對此保持警惕,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首先,必須加強抗生素合理使用方面的公共衛生教育,尤其偏遠醫療條件相對差的地區,讓民眾意識到抗生素的使用應該是必要且合理的,避免無謂的使用和濫用。提高大眾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的認識,鼓勵預防感染的良好衛生習慣。此外,醫院應加強對耐藥感染的監測及控制,確保良好的環境衛生和消毒措施。當然,除了預防超級細菌的危害,也要政府、研究機構和制藥公司加大對新型抗生素和替代療法的研發投入來應對一旦出現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Abavisani, M., Khayami, R., Hoseinzadeh, M., Kodori, M., Kesharwani, P., Sahebkar, A. CRISPR-Cas system as a promising player against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Drug Resistance Updates. 2023, 68, 100948
來源:微生物安全與健康網,作者~高珺珊。


